宋冬:不知天命2017年1月21日 - 2017年6月4日
-
关于展览
上海外滩美术馆将于2017年1月21日至6月4日举办宋冬的个人专题展览“不知天命”。作为艺术家在人生半百之际推出的首档综合展览,宋冬将整个展览视为一件“作品”,以“镜、影、言、觉、历、我、明”这七个字作为对自己五十年来的人生呈现再认识的七个平台;以“无界”的方式使用美术馆所有的空间,综合性地呈现其对以往创作生涯的反思以及正在进行的探索。
即将展出的作品涵盖行为、录像、装置、摄影、绘画和“戏剧”等多媒介的当代艺术创作,除了其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创作的一系列代表性录像作品和装置之外,艺术家为本次展览而特别创作的《五十不知天命》等新作品也将在展览中呈现。届时,上海外滩美术馆的全部空间,包括建筑本身的结构和内外墙面都将成为宋冬过往艺术创造和当前创作探索的一种表达。旧作与新作在统一的语境下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互相充实,而艺术家本人对于生活与艺术创作的反思与体悟,也将在此背景下愈发浮现出来。
展览名称“不知天命”来源于宋冬对《论语》中“五十知天命”的反转引用,以此作为对现阶段人生和艺术创作的一个率性的结语。在宋冬的作品中,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反思,对民间智慧和禅宗及道家文化兼容并包的兴趣奠定了其独特的个人风格:从早年的《哈气》、《印水》,到《水中捞月》、《白做园》以及持续至今的《水写日记》等作品中,观众都不难体会到艺术家生活即艺术,艺术亦是修行的创作哲学。
依循中国文学的传统,展览被分为七个章节,每层楼为一章,各以一个字命名,最终汇成一句颇富韵律的诗句或格言:“镜、影、言、觉、历、我、明”。第七章“明”将置于美术馆建筑的外墙,作品《草图:亚洲文会大楼(外)》使用LED灯勾勒出美术馆的建筑轮廓以及测量尺寸,在这幢历史建筑之上还原了其“设计草图”的意象。作为展览的开篇和结语,“草图”中所蕴含的不完整或者待完成的特质、以及来自过去对未来的期许感,或许也正与宋冬对自身“五十不知天命”的评价中的开放性暗自契合。
... 了解更多 -
关于艺术家
宋冬,1966年生于中国北京。1989年,宋冬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他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从事行为、录像、装置、摄影、观念绘画和戏剧等多媒介的当代艺术创作,并参与策划当代艺术的展览和活动。他的作品用东方智慧探讨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具有国际影响力。宋冬于2001年与艺术家尹秀珍一起创造了合作方式“筷道”,2005年与艺术家洪浩、肖昱、刘建华和冷林一起共同创建了集体创作方式的艺术小组“政纯办”。
宋冬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荷兰格罗宁根博物馆和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曾参加“卡塞尔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 、“光州双年展”、 “伊斯坦布尔双年展”、“利物浦双年展”、 “亚太三年展”、“广州三年展”、“台北双年展” 、“莫斯科双年展” 和“世界影像节”等国际大型艺术展。2006年获得“韩国光州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大奖。2010年度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装置新媒体大奖。2011年获美国旧金山市荣誉证书。 2012年首届基辅双年展奖。2012年度中国当代艺术权力榜年度艺术家。2014年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杰出贡献奖。 受聘于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任客座教授。
-
关于策展人
刘迎九,上海外滩美术馆副馆长。曾作为创始成员参与上海外滩美术馆的建馆规划,并具体负责“蔡国强:农民达芬奇”和“2010 曾梵志”(2010)开馆系列展览的组织实施。在此之前,他曾任深圳何香凝美术馆策展人,策划、组织了多个展览和公共项目,包括“伊门道夫”( 2005)、“葆拉·莫德松-贝克”(2006)、“新视觉”( 2006, 2007)等。
刘迎九被莱斯特大学授予博物馆研究硕士学位,对当代博物馆的理论和实践有广泛的了解,亦拥有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作为副馆长,他参与美术馆的展览和教育项目的规划,指导各业务平台的日常运作,构想、领导美术馆的战略发展及变革。
徐天天,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和法国昂热高等美术学院。2014年加入上海外滩美术馆策展团队,现任展览助理。曾为国内外多位知名艺术家制作展览,包括陈箴、张奕满、乌戈•罗迪纳、马克•布拉德福德、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同时参与“2015 HUGO BOSS 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告诉我一个故事”等群展制作。2016年参与规划制作上海外滩美术馆首届“RAM HIGHLIGHT 张鼎:风卷残云”特别艺术项目,并为项目经理。2017年与上海外滩美术馆副馆长刘迎九共同策划“宋冬:不知天命”。
相关活动
-
回顾RAM讲座:城市是一片漂流的浮草? ——电影中的五种爱情 2017.06.04 19:30-21:00 星期日
-
回顾会员活动·导览: 馆长导览 2017.06.03 14:30-15:00 星期六
-
回顾展览知多点·策展团队导览(策展人导览) 2017.05.27 14:30-15:00 星期六
-
回顾RAM讲座:白译也得译 2017.05.27 19:30-21:00 星期六
-
回顾RAM沙龙:《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读书分享 2017.05.26 19:30-21:00 星期五
-
回顾RAM工作坊:每个词语都是一场运动 2017.05.21 14:30-16:30 星期日
-
回顾【RAM讲座】:说得清通,写得多姿 2017.05.20 19:30-21:00 星期六
-
回顾会员活动·导览: 馆长导览 2017.05.20 14:30-15:00 星期六
-
回顾【RAM特别活动】限量招募“城市搭建者” 2017.05.16 星期二
-
回顾展览知多点·策展团队导览 2017.05.13 星期六
-
回顾展览知多点·策展团队导览 2017.05.06 14:30-15:00 星期六
-
回顾【RAM少儿工作坊】我和我的…… 2017.04.09 10:00-12:00 星期日
-
回顾【RAM少儿工作坊】我的家好聪明 2017.03.26 10:00-12:00 星期日
-
回顾【RAM讲座】建造一个新的传统:1990年以来的当代中国建筑 2017.03.25 19:30-21:00 星期六
-
回顾人民论坛——上海外滩美术馆、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及其特别项目“上海种子” 2017.03.25 10:00-18:00 星期六
-
回顾【RAM讲座】影像如何介入生活 2017.03.24 19:30-21:00 星期五
-
回顾【RAM讲座】“画中之镜”的中西方诠释 2017.03.18 19:30-21:00 星期六
-
回顾展览知多点·策展团队导览 2017.03.18 14:30-15:00 星期六
-
回顾【RAM讲座】鸽子棚里的生命形式:一种超越生命政治的途径 2017.03.17 19:30-21:00 星期五
-
回顾【RAM少儿工作坊】可以看见的味道 2017.03.12 10:00-12:00 星期日
-
回顾【RAM活动】与宋冬共赴一场“影”约 2017.03.12 19:30-21:00 星期日
-
回顾展览知多点·策展团队导览 2017.03.11 14:30-15:00 星期六
-
回顾【RAM校园计划】对谈:无界的艺术 2017.03.09 18:00-19:30 星期四
-
回顾【RAM讲座】影像创作的方法与观念 2017.03.04 16:00-18:00 星期六
-
回顾【RAM讲座】五十不知天命 2017.03.04 19:30-21:00 星期六
-
回顾展览知多点·策展团队导览 2017.03.04 14:30-15:00 星期六
-
回顾【RAM特别活动】言与无言 2017.03.03 19:30-21:00 星期五
-
回顾【RAM讲座】艺术创作与公众参与 2017.03.02 19:30-21:00 星期四
-
回顾【RAM讲座】“吃”的艺术 2017.03.01 19:30-21:00 星期三
-
回顾【RAM讲座】聊聊“镜子” 2017.02.28 19:30-21:00 星期二
-
回顾【RAM儿童工作坊】我和我去旅行 2017.02.26 10:00-12:00 星期日
-
回顾展览知多点·策展团队导览 2017.02.25 14:30-15:00 星期六
-
回顾【RAM讲座】艺术有何用? 2017.02.25 16:00-18:00 星期六
-
回顾展览知多点·策展团队导览 2017.02.18 14:30-15:00 星期六
-
回顾【RAM讲座】维舟读宋冬 2017.02.18 16:00-18:00 星期六
-
回顾【RAM特别活动】爬楼梯 2017.02.18 13:30-14:00 星期六
-
回顾【RAM讲座】宋冬与19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 2017.02.17 19:30-21:00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