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光谱”系列讲座 | 身体对抗阶级
2018.11.30 19:00 - 20:30 | 讲座
千禧年前后发生的一场重大争议,对中国当代艺术对行为和身体的理解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场争议起源于一些以人体和动物(活或者死的)为材料和主题的作品和展览,这些作品和展览本来目的,是以激进的姿态冲击日渐方法论化的观念主义和标准化的展览格式。相类似的作品和展览的报导和讨论漫延全国,于是,本来有针对性地走向极端的实验创作,很快被解读成一场哗众取宠的尺度竞赛,都被社会舆论看成荒唐奇闻。
千禧年前后发生的一场重大争议,对中国当代艺术对行为和身体的理解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场争议起源于一些以人体和动物(活或者死的)为材料和主题的作品和展览,这些作品和展览本来目的,是以激进的姿态冲击日渐方法论化的观念主义和标准化的展览格式。相类似的作品和展览的报导和讨论漫延全国,于是,本来有针对性地走向极端的实验创作,很快被解读成一场哗众取宠的尺度竞赛,都被社会舆论看成荒唐奇闻。
2018 年,上海外滩美术馆与独立策展人比利安娜·思瑞克联合发起“亚洲策展实践”平台下的首个项目,该研究平台旨在关注亚洲各地不同本土语境。而今年的项目将聚焦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的展览史研究,这也是比利安娜·思瑞克长期项目的第二次集会。自今年年初以来已延伸出一系列公众活动,促进了地区性交流;11月24日至25日的研讨会将联合香港大学上海学习中心共同举办。
展览不仅是作品的集结、安排与展示,而是诸多复杂交织关系的汇聚:作品 / 艺术家、时间 / 空间、策展意识 / 概念 / 实践、集体协力之社群、政治 - 社会 - 经济状况 - 文化脉络、观众之涉入参与等,可整体视之为「复合体」(complex )。对于展览此一「复合体」要如何发展出可以谈论、分析、纪录、书写与研究之方法?
本次游读活动我们荣幸地邀请到多媒体艺术家李明来解读本次展览中的作品,我们将在游读过程中感受李明与艺术家弗朗西斯•埃利斯之间的思想碰撞以及创作共鸣。李明自己同时也有艺术家的身份,作为一名艺术家/观众,我们也将看到他有关如何审视观众与艺术家/艺术作品之间多维关系的思辨。
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参与举办“从展览的历史到展览制造的未来”集会,聚焦 1990 年代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的策展实践之际,本次讲座将探讨中国本土的展览史。在这段重要时期,亚洲地区还产生了双年展(包括创立于 1996 年的上海双年展)及其他大型展览,在当地艺术机构基础设施薄弱的阶段,为更多当代艺术的实验性创作提供助力。
此次讲座是上海外滩美术馆与比利安娜·思瑞克联合策划的“第二次集会:1990 年代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的策展实践”系列活动的第四次讲座,特别邀请了艺术家喻红和维也纳独立策展人尤莉亚·哈特曼担任讲者,尤莉亚同时也是“亚洲策展实践”研究项目公开招募的优秀研究员之一,获得项目提供的研究经费。
艺术家弗朗西斯·埃利斯在中国的首场个人展览于上海外滩美术馆开展之际,我们特别邀请了本展策展人长谷川祐子与上海双年展主策展人夸特莫克·梅迪纳共同探讨这位艺术家的艺术创作。